时间:2019-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天分享的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背上背着“菊花”的、习惯群P的“海兔”。

去年,错过了海兔的产卵季,未记录到产卵生态照,懊恼了一整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这类物种的生境和习性不熟悉,也没有好好查文献。试想,错误的时间去了错误的地点,怎么可能看得到呢?

最近听说五缘湾有不少海兔出没,仍是春季产卵季的末期,而且基本上没有渔民捡拾,找到的概率很大。于是一出差回厦门,二话不说,带着刚好到访的马来西亚伙伴一起的探访海兔。

潮间带探访海兔/宏进

为了不再扑空,过去两年我认真读了两篇关于海兔的文章(嗯,平均一年一篇......)。其中一篇在朱家麟老师的著作《厦门吃海记》里,另一篇则在博物君张辰亮的爆款著作《海错图笔记》中。

这回时间对了(刚刚过了春季产卵高峰期,还可见少量产卵)、地点对了(喜栖息于泥沙质滩涂,含泥量在70~80%),而且还有目击伙伴。于是我信心满满地带着其他三人去了一片从未夜观过的潮间带寻找一种从未夜观过的物种(白天倒是见过)。

从岸上进入滩涂前,要经过一段长长的人造沙滩。随后,我们沿着水流冲出的水道往低潮带缓慢前行,一边走一边寻找海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水道的边缘,一坨“深色”、“椭圆形”、“带斑纹”的物体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海兔”么!根据文献描述,海兔在受干扰时会将身体缩成一个椭圆球。我很欣喜的喊大家过来观察,一顿狂拍记录生态照后,我又建议大家试试手感。于是思婷同学迫不及待地伸手过去捏了捏,呃~居然陷进去了!这分明就是一坨土球!

罪魁祸首——土球

请脑补此刻非典型性贝类学者内心的阴影面积......我恨不得直接往旁边的淤泥里钻进去!

蛋挞和海兔

继续往低潮带走,终于发现海兔了!

今天找的海兔大名叫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leachiicirrosus),隶属于无楯目海兔科。因为它确实是贝类(软体动物),只是贝壳已完全退化,所以我特别感兴趣,并找到了一张年论文里李褀绘的海兔背面观。

海兔背面观/李褀

蓝斑背肛海兔的名称,浅显易懂!

#蓝斑

就是其背上分布有圆形的浅蓝色眼状斑纹。

箭头示蓝斑(左)和紫色墨囊(右)

#背肛

就是肛门在背部,事实上是在背裂孔的后部,我称之为背着“菊花”。有时你可以看到背上背着一大坨新鲜粑粑的海兔。

背上背着一大坨新鲜的粑粑

#海兔

是海兔科软体动物的统称,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有18种和3亚种。海兔科软体动物有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头部有2对触角,贝类多退化。

箭头示前后两对触角(黄)和眼(红)

因为有触角,看起来像兔子而得名。

海兔的2对触角有不同的分工。前面一对管触觉,后面一对管嗅觉。虽然它也有眼,但结构简单,看起来仅仅是一对凸起的小黑点,应该只能感光。

蓝斑背肛海兔是个吃货。它的嘴位于头部腹面,杂食性,主要刮食滩涂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一边爬一边吃,有时还可以变成:一边爬一边吃一边拉。温度直接影响它的食欲,水温在16~21℃时,吞食能力最旺盛,生长也最快。

蓝斑背肛海兔爬行速度缓慢,又是软软的一坨肉,没有贝壳保护。为了生存,它有自己的本领。

1、拟态和保护色

蓝斑背肛海兔体表遍布黑、绿色素,因此它的体色会根据生境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隐藏于环境中。当然,它的体色也会因为所吃的食物而发生变化。

它的体表还长了许多黄褐色树枝状突起,只要“装死”缩成一团或静止不动,身上诸多的突起,尤其在水里,犹如长满藻类的石块,心里再默念:“我是长满藻类的石头,你看不见我!”,可以轻易蒙蔽敌人的眼睛。

2、有毒的分泌物

它的体表有许多腺细胞,能分泌大量透明的黏液包裹于体表。黏液的第一个作用是在滩涂活动暴露于空气时可防止水分蒸发;第二个作用是可减缓海浪的冲刷;第三个作用便是体表又黏又滑,可在一定程度上逃避敌害侵袭。

当然,仅有无毒的黏液是不够的,它还能分泌有毒的挥发性物质。这类挥发性物质对神经和肌肉系统有毒,可使天敌畏而避之。

繁殖季渔民在潮间带会看到大量的蓝斑背肛海兔,文献记载以前渔民捡拾主要用来养殖和做肥料,通常不吃,因为“食而无味”,而且难免残留有°的分泌物,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想到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去潮间带常常捡一篮子海兔回家吃,他说这东西凉,吃了降火。我特别想告诉他不要多吃,除了降火,还可能拉肚子,兴许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3、退缩和烟雾弹

开篇讲到小土球的糗事,实际上是蓝斑背肛海兔遇到危险时的应激反应,“退缩成球”是最简单的逃避和繁育,类似于马陆缩成球和穿山甲缩成球,只是后两者缩成球后外面都有坚硬的“铠甲”保护,而蓝斑背肛海兔并没有,所以这也不是一记妙招。

它还有一项技能,就是跟远房亲戚章鱼、乌贼一样,长有墨囊(前文图中箭头有标注),位于背裂孔右侧,像一颗老鼠屎,遇到危险时会喷紫色墨汁,将水体染紫,蒙蔽敌人,并趁机逃跑。

习惯群P

蓝斑背肛海兔雌雄同体,但它自己无法给自己受精,需要异体受精。在春、秋两季性腺成熟时它们便会交尾产卵,而春季更盛。

群聚的蓝斑背肛海兔(可见背裂孔和胶带上的卵群带)

蓝斑背肛海兔的交尾场面隆重,常常多只聚集在一起,排成一列火车,XXOO。最靠前的“火车头”是雌性角色,后面的第二只会爬到“火车头”背部,将阴茎从其右触角下方的雄性生殖孔伸出并插入“火车头”背裂孔里的雌雄生殖孔内进行交尾,在这个交尾中,“火车头”是雌性角色,第二只是雄性角色;紧接着,第三只会爬到第二只背上,将阴茎插入第二只的雌雄生殖孔进行交尾,在这个交尾中,第二只是雌性角色,第三只是雄性角色;以此类推。

蓝斑背肛海兔交尾示意图/李褀

所以,在这列群P的火车里,除了“火车头”是单纯雌性角色以及“火车尾”是单纯雄性角色外,中间的各节“车厢”既是雄性也是雌性。最终,除了“火车尾”的那只海兔没有受精外,其他的海兔全部完成受精。这是异常高效的交配行为!

我只能说,海兔的世界真的好乱......

海粉诞生记

蓝斑背肛海兔交尾通常持续几个小时,交尾一日后便可开始产卵。

事实上,海兔的卵比起海兔本身而言,那是大名鼎鼎。海兔的卵(群带)俗称海粉(或海米粉),营养成分较高,又具有诸多药用价值,是早期厦门的著名特产,在民国《厦门市志》里形容为“品视燕窝为次”,可见其在名贵滋补品中的地位。然而现在却鲜有人知,淘宝上尚可找到销售海粉的零星店家。

海粉就是海兔的卵群带,不同个体因种类或食物的不同,所产的卵群带颜色会有不同,一般从浅绿色到深黄色之间。产卵量在不同种类和个体上差异较大,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通常长约cm(湿重约12g)。

在卵群带里,卵囊呈螺旋形排列,每厘米卵群带平均有35个卵囊,而一个卵囊平均含20个卵,这样算下来,一只蓝斑背肛海兔交尾后的一次产卵量约为35万个。繁殖季节,成千上万的蓝斑背肛海兔在滩涂上交尾产卵,可想而知,卵的数量多么惊人!这是典型的靠量取胜的生存策略。

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可见里面的卵囊

海兔喜欢把卵产在滩涂上突出的物体上,比如大型藻类、石块、贝壳等上面,甚至是人类产生海漂垃圾上,上图便是海兔将卵产在塑料袋上。人们利用蓝斑背肛海兔这种产卵的习性,开展海兔养殖,并在养殖塘里插竹条,海兔便会在竹条上产卵,再收获海粉。

闽南人养殖海兔的历史可追溯到两三百年前,其中厦门是最主要的养殖区域之一,比如在养殖血蚶的地方混养海兔。据朱家麟老师考证,厦门最近的有海粉产量数据的历史记录是年,当时高殿乡养殖近亩,收获鲜粉多公斤,相当于约70万只海兔产卵的产量。

石莼上的卵群带

文蛤壳上的卵群带

上岸前,我们在低潮带滩涂上找到了一处“文蛤坟场”,硕大的文蛤壳集中散落于1平方米的区域。文蛤壳堆积散落形成的凹凸变化的空间,恰恰是海兔最喜欢的产卵区域,成了海兔的乐园。至少有5只海兔在这个区域徘徊(其中4只仍保持火车队形),好几坨新鲜的海粉挂在文蛤壳上。

文蛤坟场是海兔的乐园

记录文蛤坟场的海兔/宏进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个“文蛤坟场”是如何形成的?因为规格很大,且集中在这个小区域里,周围的滩涂上基本没有。

只有一种可能!若干年前,渔船上的渔民煮了一锅文蛤,吃完后将壳从船边就近倒到海里......

案破了,再会!

寻找海兔/思婷

61

找海兔很辛苦~~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yuanmind.com/jhhl/jhhl/11738.html

------分隔线----------------------------